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的制備與質量指標
更新時間:2025-10-24 點擊次數:16次
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簡稱OA-12)是一種溫和的非離子-兩性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化學式為C??H??N?(CH?)?·O?(氧化胺結構),由十二烷基二甲基胺(DMA)與過氧化氫(H?O?)通過氧化反應制得。其兼具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低刺激性與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溫和性,在個人護理、家居清潔等領域應用廣泛。以下從制備工藝與質量指標兩方面詳細闡述。
一、制備工藝:
OA-12的主流制備方法為“胺氧化法”,具體流程如下:
1.原料準備:主要原料為十二烷基二甲基胺(DMA,由十二醇與二甲胺通過烷基化反應制得,純度>98%)與工業級過氧化氫(H?O?,濃度通常為30%-50%)。為提升反應選擇性,常加入少量催化劑(如磷酸、硼酸,用量約0.1%-0.5%)。
2.氧化反應:將DMA與H?O?按摩爾比1:1-1:1.2投入反應釜(帶攪拌與控溫裝置),在50-60℃下緩慢攪拌反應4-6小時。反應本質是H?O?在催化劑作用下將DMA的叔氮原子上的一個氫原子氧化為羥基(-OH),隨后重排形成氧化胺結構(N?(CH?)?-O?)。此過程需嚴格控制溫度(過高會導致H?O?分解失效,過低則反應速率過慢),并通過pH調節(維持弱酸性至中性,pH 6-7)避免副反應(如胺的過度氧化生成硝基化合物)。
3.后處理:反應完成后,通過減壓蒸餾去除未反應的H?O?與水分(真空度-0.09MPa,溫度≤60℃),得到粗產品;再經活性炭脫色(吸附色素與雜質)、分子蒸餾(進一步提純,去除低沸點副產物)或有機溶劑萃取(如用異丙醇溶解OA-12,過濾后蒸發溶劑),較終獲得純度>95%的白色至淡黃色膏狀或液體產品(活性物含量≥30%-50%)。

二、質量指標:
OA-12的質量需通過以下關鍵指標衡量:
1.活性物含量:指氧化胺的實際有效成分占比(通常為30%-50%的液體產品,或≥90%的膏狀產品),直接影響使用效果。活性物含量低可能導致表面活性不足(如去污力弱)。
2.pH值:25℃時水溶液的pH值應為6.0-8.0(溫和無刺激),過高(>9)可能損傷皮膚或織物,過低(<5)則可能影響氧化胺的穩定性。
3.泡沫性能:OA-12的泡沫豐富細膩且持久(起泡高度≥150mm,穩泡時間>5分鐘),適用于洗發水、沐浴露等需要綿密泡沫的產品;但泡沫量低于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如AES),需復配使用。
4.去污力:通過標準污布洗滌試驗(如炭黑污布、皮脂污布)評估,OA-12對油性污垢(如礦物油)與蛋白質污垢(如皮脂)均有較好去除效果(去污力相當于LAS(直鏈烷基苯磺酸鈉)的70%-80%),且對皮膚刺激性低(急性眼刺激試驗評分為“無刺激”)。
5.溫和性:經人體皮膚斑貼試驗驗證,OA-12的刺激性遠低于十二烷基硫酸鈉(SLS)等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刺激性評分<1,SLS通常>3),適合嬰幼兒、敏感肌護理產品(如嬰兒洗發露、潔面乳)。
6.溶解性:易溶于水(25℃時溶解度>50g/L),在硬水中穩定(鈣、鎂離子對其性能影響小),但與強酸、強堿或高濃度電解質(如NaCl>5%)復配時可能降低活性。
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通過溫和的表面活性與較好的溫和性,成為個人護理與家居清潔領域的“明星成分”。其制備工藝的關鍵在于氧化反應的條件控制,而質量指標則直接決定了較終產品的性能與應用范圍,為配方師設計安全、高效的產品提供了可靠保障。